寧靜之颱風眼

星期四, 1月 08, 2015

談本性

談個性

小時候,我大概是一個十分自我的人吧?所謂性格自我,說穿了,其實就是有點孤獨吧。獨自找樂子卻又能自得其樂,恐怕便是「自我」的定義吧?

成長環境影響性格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此之所以,現在要回想兒時的片段,想起的大多是自娛的往事;反過來說,能想得出自娛的事情如此地多,以至於成為當時生活的主幹,則「自我」性格之形成,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
隨手舉例以明之:

片段一:曾細數某個地鐵(長沙灣吧?)由A出口行到B出口的步數,大概數百步罷?數完後,便回頭數共行了多少格,往來再三,好像消磨了一小時。

片段二:媽媽在深水埗批發站長街買衣服。我獨自一人由街頭行至街尾,走了兩三條街,折返一看,媽媽尚在購物;再行,再回頭看,尚在;再行,再回頭看,尚在。如是者十數次,其間並沒有進過任何一間鋪頭,單是往復走已消磨了三、四小時;

片段三:假日閒著無聊,不斷借故落街打發。回家輒出,少說也有六七次。走到街上,大概都是漫無目的地亂行。有時無端逛了多所文具店說要買筆,最終一枝也買不成;有時花了半小時出新墟,卻只打了一鋪街機便折回。這消磨時間的方法最有效,可達五、六小時,直至黃昏才歇下。

當然,有這麼多無聊的時光來揮霍,是幸運的。而我邊行路邊思考的個性,想必也建基於這類無聊的自娛。按道理,似我這般自我無聊之人,不是自閉患者,便是天才吧?為何我又此兩頭不到岸,只是碌碌凡人一個?

還是向造物主感恩吧!少時查《通勝》的「諸葛神數」,得悉本命的基本特徵是「車無輪,鼎缺足」(或記憶有誤,但大意肯定沒錯),就是說天生殘缺,不能成大器。這一點在個性中又得到充份體現:造物者在令我「自我」之餘,也公平地令我「自卑」,二者互相制衡,巧妙非常。進一步退兩步,勝一回負兩回,永遠都在原點打轉,既不能精進,也不會淪為廢柴,旁人已去,自己特孤懸於此。


得天獨薄,令我在很多事情上都難下決定、猶疑不決,一開始便落後別人甚多。唯其落後,才不用費心於力爭上游;唯其落後,才能有時間抒展性格,這大概便是無用之大用了。百無聊賴,便自省以打發時間,得其大意,往外投射之,竟能與無往不復的東方世界觀接軌。情況如此,則只能安於本命了,還能幹甚麼呢?

2 Comments:

  • 兄弟,咪下下踩到自己咁低好喎!連埋前兩篇一齊睇,會有另一種理解吧?

    微塵

    By Anonymous 匿名, at 1月 08, 2015 7:15 下午  

  • 這樣的年少日子輕省而有趣,很不錯呀。如果根本不理是超越別人還是遠遠落後,只投入做自己的事,相信會更貼近無用之用。

    反龍來不理前後又會讓人更能自在發揮,結果往往更好。

    查實我覺得人生如何過沒大所謂,自己無悔便足夠。反正殊途同歸。

    多利

    By Anonymous 匿名, at 1月 08, 2015 8:27 下午  

發佈留言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