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之颱風眼

星期四, 11月 03, 2005

非漸

  學生時代曾讀豐子愷先生的〈漸〉,其中以乘車讓坐譬喻人生,教人豁達放棄執著,坊間分析多稱其善。先看原文:

  『因為一般人對於時間的悟性,似乎只夠支配搭船乘車的時間;對於百年
   的長期間的壽命,他們不能勝任,往往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。試看
   乘火車的旅客中,常有明達的人,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坐住於
   弱者,以求心的太平(或博暫時的美譽);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,而退
   在後面,或高呼「勿要軋,總有得下去的!」「大家都要下去的!」然
   而在乘「社會」或「世界」的大火車的「人生」的長期的旅客中,就少
   有這樣的明達之人。』

  當時年幼,未能契作者之深意,只懂就乘車一事起疑:「若只是乘兩三分鐘的便車,人們當然樂意讓坐;但若是長途車,恐怕很多人便未必肯讓了。」並由此得出「這比喻無法說服人們放棄執著」這印象。

  現在重看此文,發現作者的目的是想說明萬事萬物皆循「漸」而行,人只要看破「漸」的魔力,便能無執於一時一事,放棄無謂的執著。而乘車之喻正是其注腳。然而,這理論並不完備。「漸」雖是萬物運行的常態,卻不能把它無限伸延,因為當漸變演至極限時,便會產生突變,亦即由量變引起了質變。

  復以乘車讓坐為例,若從「漸」的角度看,三分鐘和一小時的車程無大分別。然而,當實際地面對讓坐這問題時,二者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。前者可能見一老者上車,便立時讓坐;後者可能要仔細端詳那老者是否真的很委靡或不壯健,才決定讓或不讓。

  姑引《列子.湯問篇》一個把「漸」無限伸延而出錯的段落,以歸結全文:

  『湯又問曰:「四海之外奚有?」革曰:「猶齊州也。」湯曰:「汝奚以
   實之?」革曰:「朕東行至營,人民猶是也。問豳之西,復猶豳也。朕
   以是知四海、四荒、四極之不異是也。」』
   (此徵引僅屬一時意興,無心於文言費神者,可略過不看)


附注:順帶一提,要求人們從「漸」的角度超越一切,我認為是有點不切實際和層義過高的。因為真正熱愛和實踐自己生命的人,並不會追求一些有違本性的東西。正如要求「愛敵人如愛己」一樣,這只有神才能做到,人是萬萬做不到的。(最多只是體諒敵人、欣賞敵人、或合符利益地「愛」敵人)

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