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之颱風眼

星期日, 11月 19, 2006

攖寧

  所謂「攖寧」,即是把一盤清水攪混,然後慢慢平伏沈澱,又回復原來本色。此語甚古,卻與番外教育心理學的cognitive approach說法相暗合,豈不怪哉?

  此教學法認為課堂的本質是要喚起學生認知上的disequalibrium,通過知識的傳授,讓他們最終又回歸equilibrium。(說穿了即是曉以新知識讓學生感到不安,然後學生以掌握和消化新知識來消除這份不安感。)正是這科教育文憑課程,近來強烈地「攖」著我,因其剛巧擊中小弟三大死穴:

  1. 個性化。此科並不要求深入地掌握理論,而是調整理論以適應個人風格。小弟卻務求事事去主觀、把感情融入大道中。與此正大相逕庭。

  2. 講求經驗。本科著重經驗的交流與分享。小弟並非教師難有共鳴,且對這種「各自其所是」的態度也很看不過眼,更惶論把經驗當作真理、並自信滿滿地表達出來所引起的心虛了。

  3. 英文。小弟早不滿重英輕中的潮流,故有心輕忽之。好了,報應來了……

  水渾了好幾個月,問題依然未決,心情依然難平,煎熬不已。幸好人有自我防衛的本能,理性無法解法之事,潛意識已著手幹了:近來居然把數年不拈、束之高閣的古籍來個溫故知新,甚麼《千字文》、《老子》也背它一背。果然是靈丹妙藥,心情由是寧靜不少。

  然而,此「寧」並非彼「寧」,不明白之處還是要努力面對。勉之勉之。

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