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之颱風眼

星期三, 5月 27, 2009

魚樂

魚樂

  且看《莊子.秋水》「知魚之樂」的小故事:

  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。莊子曰:「儵魚出遊從容,是魚之樂也。」
   惠子曰:「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」
   莊子曰:「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」
   惠子曰:「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魚也,子之不知魚之樂,全
   矣。」
   莊子曰:「請循其本。子曰『汝安知魚樂』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問
   我,我知之濠上也。」

  小弟的中學時代,這是文學會考篇章。當時老師說莊子用詭辯,硬把惠子「安知魚樂」的「安」字,由「怎麼會」曲解為「用甚麼方法」,然後大讚莊子的辯論技巧云云。

  當時聽課,深替惠子不值。正如預科讀到孟子力斥告子「性無善無不善」一樣:如果我是告子,必然像孔夫子一樣,回顧鏡頭,一臉無奈地說:「是故惡夫佞者!」

  孟告之辯性善,按下不表。「請循其本」,且先翻莊惠這筆賬。
  「知魚之魚」旨意,乃明莊子之通物情,若只能以「偷換概念」此等低劣技巧服惠子之口,則此辯尚且連螻蟻、屎溺且不如,更遑論能傳誦千古,揚名海外?其實,只消翻翻古書,看看郭注成疏,當能釋疑。如成疏有曰:

   惠子云『子非魚安知魚樂』者,足明惠子非莊子,而知莊子之不知魚
   也。且子既非我而知我,知我而問我,亦何妨我非魚而知魚,知魚而
   歎魚?

  惠子非莊子而知莊子必不知魚樂,則其立場便是「我非子,而知子焉」,正正與「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」相矛盾。莊子當然反對「物不相知」之說,故論辯之時便找住這個破綻駁倒惠子,而非在「安」字的歧義下功夫。

  莊意既明,則諸君又以為莊惠孰對孰錯?

  其實這樣解釋,莊子似乎也犯了「概念滑轉」的毛病,不過正是莊子之「知」與眾異,才能讓讀者感受其深意。至於其對手惠子,其實大可繼續拗頸:「我是從我不知你的感受,推論你不知魚的感受。你不能從我能推知你感知外物的極限,而推論出你也應該知道魚的感受。這是兩碼子的事情。」

  當然,這駁論依然無法駁倒莊子,因為莊子也可以這麼說:「既然你我不相知,你怎知我無法感知外物?」如此這般,無窮無已。立場不同,結論當然迥異。

  莊惠之辯,及此收手。現其真意,於願已足。真意既明,則世人於焉又能學到甚麼?曰:經驗。請看「莊惠之辯」的現代版:

   甲:「上帝愛人,為何又發動南亞海嘯害死嬰兒?」
   乙:「人不能妄意神。」
   甲:「然,則你又何嘗不是在妄意神?」

  諸君又以為甲乙孰對孰錯?

標籤:

星期三, 5月 13, 2009

讀書

  手中無書,心中有書。
  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都能讀。不論是乘車、等人,不論是監考、吃飯,只要心有閑餘,隨時可讀。
  這部書,立體而透明。「看」著每一個字,每一個標點。清楚極了。明澈極了。彷彿一伸手,便能把文字拿在手中細看,認識它,和它做朋友。
  基本上,古代文人大多能如此,是今人退步了嗎?
  現代科技資訊太發達了。逛逛互聯網,輕易便找到整套書的內容,注腳、版本資料一應俱全。物以罕為貴,如此輕賤地流傳,當然不會再有人誠心對待。甚至學者專家,也搞了一個「工具書學派」的名堂來。嗟夫!
  對,物以罕為貴。樣我這樣的在野之士,讀書時間異常稀罕,無奈只能以此法讀書。雖然效率不高,卻能闖出新天地,此又意料之外也。
  世事果然萬化不窮,每天每天都有新發現!

標籤: